知青岁月[31]
中秋节后,我和致又被安排到了大队的林场做事。这次到林场做事,是将早几个月前砍伐的杉树从山中转运到公路上去。但这转运木材,不像在生产队搬运树时那样是用肩膀直接从山上扛下山来,而是利用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拉出山来。
这时山冲的稻田里稻谷已经收割,农民们就将树木从山坡上直接拖拉到稻田里,然后再从稻田里拖出山冲,拉到公路上集中。
树木是如何从山坡上放到稻田的呢?他们是首先将二根树木搭架在山坡与稻田之间,二根树木之间大约相隔三尺左右的距离,中间用小树木连接,并用马钉固定,做成楼梯形状斜搭在稻田与山坡之间作为滑道,然后就让树从山坡上顺着这滑道从滑道上溜下稻田中来,只是树木从山坡上放下来的时候也还是要人牵着,一是牵着放下来的树木让它们不至于脱离滑道,再就是防止树木滑下时树头钻入滑道底下,以至不能够平行的滑入稻田,而是在中途就垂直插下滑道,深深地插入稻田的泥土中。树木这样从山坡上放下来真的是省事多了,可斜搭的滑道有的有好几米高,又是倾斜的,树木还是圆形的,人拖拉着放下来时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原因就是人要牵着树木跟树木同时从那斜搭的树木上走下来,快了人难走稳,弄不好人就从滑道上掉下来了。如果仅仅是人掉下来可能还只会伤皮肉,要是连同树木一路掉下就有可能重伤筋骨,或是危及性命。
还有就是这拖拉树时是两个人一对,走在那形如独木桥的滑道上时需要两人同时用力,如果说两个人用力不均,也有可能使自己站立,行走不稳而掉下独木桥。
树木滑到稻田以后仍然是要两个人同时用劲地拖拉着走,在稻田里他们也是用两根树木如山坡上的滑道一样平行地摆放在稻田里,只是这时的平等摆放的树木不再是拖拉树木的滑道,而仅仅是供拖拉树木人的行走轨道,以方便人拖拉树木行走时的双脚不至于陷入烂泥中,行走不便。
滑道从山坡上一直架到了公路旁,有好几里路长,有坡地,有平地,总之树是不用扛在肩上了,可还得用肩膀拉着在滑道上拖到公路上去。
这样转运木材时还是二个人一杆,一杆一段路程,谁拖什么路程同样是以抓阄的形式来决定,对谁也没有照顾,网开一面的时候,绝对公平。两个人共一根杆子怎么拉树呢?他们是用一个专用的大铁钉钉在要拉的树头上,他们把这种铁钉称作“牛”。这种“牛”的牛头上有一个铁环,一根粗绳穿在铁环中,“牛”在树头上钉好后,再将铁环上的粗绳挽在木杠上,不打结,而是肩扛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好长度,再用手提抓住固定,长度就是起肩时正好将树头抬起的样子为合适。两个人同时用手将挽在杆子上的粗绳抓紧,树头抬起后就只要用力往前拖拉便可以。拖拉时,两人是分别站在两条轨道上,肩膀上压着杠子向中间倾斜到肩膀顶着肩膀靠紧,以肩膀作为支撑点,一手抓着挽在杆子上的绳子,一手握住压在肩膀上的杆子,同时用力朝一个方向拉。两个人如果用力不均匀,那就会造成一前一后的摔倒在稻田里。 一般下坡时在滑道上是不要用力,树自然就会自己往下滑,可为了防止树木在滑道上滑得太快,有时还得要将绳索拉紧点,不然,大树滑得太快,就有可能在触到坡底的那一刻,使遇到阻力时的树木弹了起来,跳起将人打伤。
这也是一种技术活,光有蛮劲是不行的,还得有一定的技巧。他们说我们不会做这事,就谁也不愿意邀我们一杆,所以我和致还只能是做一杆。
这样拉树也像人生下来学走路一样,没有不摔跤的,开始时,我们还是摔过无数跤,经常是摔得一身烂泥巴糊满了,水淋淋的,可为了生存,为了将自己锻炼出来,成为一名革命的后代,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用这些当年最时髦的话语来提醒自己,要求自己,以革命的名义,强迫自己,就这样,我们是从来就没有气馁过,每次摔倒后我们都是很快地就爬起来,咬咬牙,接着又继续再拉,我们就是这样被逼出来了,学会了用铁“牛”拉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