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人

冷眼向阳看世界,风物长宜放眼量...

 
 
 

日志

 
 
关于我

我是一个个性好强的人,喜欢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性情之人。。。。我好朋友,但又不会惧怕孤独,因为朋友能够我带来快乐,而孤独可以让我更好的思考........

会同青朗行  

2013-03-30 14:42:27|  分类: 游山玩水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会同的青朗,过去在会同当知青时仅仅是听说过这地名,只知道是从广坪乡的牛皮冲方向过去,其它就一概不知。2005年同过去下放在牛皮冲的知青朋友去会同,在去牛皮冲的路上,听这位朋友介绍后才知道青朗原来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风景秀美,可交通不便,所以每次去会同之时,都因时间问题不敢问津,这次是不用上班了,无时间顾虑,也就有了这次的青朗之行。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是三月十六日星期六,也是青朗赶场的日子,听说船是早上7点40开船,所以我们一行六人一早就赶到了会同县的大桥码头,可船没有按时开,听船老板说是还有人没有到,要等等才行。

这天天气不是很好,虽说是没有下雨,可春日的阴冷在大桥的码头上还是特别的袭人,码头上仅有的一只机帆船孤零零地停靠在那里,显得特别的冷清,好得那江面上轻盈飘荡的薄雾像青纱一样修饰了两岸的山色田原,让这宁静充满了神秘而富有诗意,这时我的脑海中忽然想起了一首俄罗斯民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这是多么古朴纯静的景色呀,雾就天成,像一幅无需添彩的水墨国画。

船在八时许开动,顺着河水,嘟嘟嘟的马达声鸣打破了这山川的宁静,船行之处河水涌动,荡起万千涟漪。我站在船头,双眼不停地扫射着两岸的风景,大有才识渠水的感叹。

这条河叫渠水,它是自南向北从会同林城镇往下流经黄溪,客寨,木,安顺,到青朗,在这段流域中,渠水宛延曲折,从林城到客寨大约就有九弯十拐,我们坐在船上看到两岸青山像驼峰样挺然耸翠,山回水转,有黄色菜花的点缀,山色映在水面上的景色更是袅娜多姿。这天的船行河面,山峦起伏,让我想起了南宋词人辛弃疾 “送人”中的诗句: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这山,这水,总是让人多情。

船行一路有十来个小小的码头,码头附近都洒落了一些的民居,这些民居大多都是当地的青瓦木结构,既体现了当地的民居特色,又展示了当地人的清贫,交通不便,行路难呀,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就靠这河面上的船只。我看到在码头上等待的人有的并不是要乘船去赶集,而是在等着船老板,要托付船老板在集市上帮忙采购一点生活物质,或是生产资料,船老板应该也是一个热心人,因为我看到他总是满口答应,并在回程时帮忙带到了。

船行大约一个多小时,我站在船头远远地望到了一座悬索桥,一座漂亮而又高大的凉亭伫立在东岸桥柱的傍边,听船上人介绍,那就是客寨大桥和客寨的休闲凉亭,是去年才建成的,它连接着青朗乡境内的客寨、黄溪、木舟三村,极大改善了客寨村乃至全乡的交通状况,有效解决当地村民们出行难问题。他还告诉我说:客寨村过去是国家级贫困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他还说过去这里有一首顺口溜:“赶场靠船漂,吃水靠肩挑,养鸡换油盐,耕种半山腰;人穷收入少,姑娘往外跑,一年忙到头,腰包鼓不了。”说这首顺口溜,就非常形象描述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贫困,成了当地群众挥之不去的痛。而今的客寨在省林业厅的鼎力相助下,民俗寨门、生活码头、休闲凉亭、侗族鼓楼、便道硬化、林区公路、生产机耕道等等都得到了改善,当地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船过客寨河道就直了许多,也宽了许多,可此时站在船头的却只留下我和那位帮忙撑船的人了,开始跟我一起还站在船头拍照的立竹心不知什么时候也离开了船头,躲进了船舱。船头是有蛮冷,此时的我手也被冻得麻木,同伴们叫我进舱,我不愿意,并对他们说,只有不怕冷的人才有机会欣赏到这无尽的江天水色,和早春风光,你们坐在船舱里看不到这一江秀色,不是白白耽误了这大好时光?高尔基是怎么说的?“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享受着暴风雨来临时的欢乐。

不到十点时船又在一个叫木舟的码头停靠了,我问那位帮忙撑船的人,这地方离青朗还有多远?他告诉我说只有五里路了,都是水泥马路五里路,上岸去走走多好,于是我向朋友们建议,得到大家的响应,原来他们坐在船舱里也冷坏了,早也想活动一下肢体了。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这一段路没白走,因为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从时间上看就能够想象得到我们行走时的停留有多少,那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高低不平,远近不等的田垅上开得正旺,有线条,有色彩,在这山水田原的朦胧中是那么的秀美,和谐和恬静,古朴和自然,令人盎然感叹,相机时刻在我手中咔嚓咔嚓的响,就想将这一切的一切尽留机内。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青朗是一个侗族苗族乡,可在青朗的集市上却看不到身着民族服饰的乡民,我们从集市穿过,同样看到了一些大声吆喝的推销着低廉的不三不四物品的外地人,他们的衣着在那集市上并不醒目,可他们的声音却是那么的入耳,特别是向在他们所卖物品前停留时的细说,真谓是五味杂成。我们在集市的一头找到了一家餐馆,那餐馆老板是郭朗洞的,认识当年下放在那里的所有长沙知青,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也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热情应该是所有开饭店老板应有的态度,而干净卫生却不见得是所有餐馆能够做到的,而这位老板为我们所洗的青菜都是一叶一叶地洗的,让我们真正吃得放心。

饭后,我们一行到了过江码头看了看,青朗大桥正在修建中,现在从县城去青朗的汽车还是靠渡船过渡,这时我看到一位身穿红色格子外衣的小女孩下坐在码头边的石礅上目视着前方的河对岸,那形神像在等待,在眺望,我真不希望她是留守儿童,在期盼着父母的关爱。她身傍是一片春天的绿色,大树长出了嫩小的叶片,就像希望在她的心田中发芽,她在梦想着飞出这大山的世界,憧憬着美好未来。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下午3点,是行船返回的时刻了,我们一行来到了码头,坐上了来时的机船。回时船上的人来时的船上多了一些,大多都带上了在集市上采买来的物品,船舱里也基本上坐满了人,我是来时的风景还没有看够,因此仍旧是站立在船头,摆弄着相机。享受着扑面而来的景色。船头飞珠溅玉,船尾浪花腾起,一座座青山,一座座村庄,一阵阵风声,一阵阵笑语,行程够欢愉,再见吧,青朗,再见吧,这一江景色,也许今年秋天,也许是明年的春天,我一定会再来的,到时一定要尽情的,更好的享受这一番大自然的秀色。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会同青朗行 - 三人 - 三人

 

  评论这张
 
阅读(68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